| 少年海安说丨历史文化名人篇(六):忠魂安放·楠木厅与崔之四 |
| 来源: 点击数:43次 更新时间:2025-11-25 |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为了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关于“多元化育人,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思想理念,我馆推出“少年海安说”云展播系列活动。指导青少年探源海安文明,了解家乡历史,成长为历史文化的传播者与传承者。
“少年海安说”云展播系列活动带领大家了解完海安的历史文化故事,正式开启新篇章:“历史文化名人篇”。“海陵胜地多人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海安这片文化胜地,诞生和吸引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在此挥洒生命的激情。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在海安汇聚绽放,更在海安长久传承。
(六)
崔之四,字季公,先祖原来住在苏州阊门,是吴中望族。崇祯十六年崔之四在海安镇定居。顺治十五年任云南按察司副使。在任期间他不避艰险,不辞劳累,恩威并施,救万民于水火,深得云南各族民众爱戴,老百姓将他的事迹刻在石头上,用来纪念他。
顺治十七年,崔之四积劳成疾,去世时年仅46岁。他的离去,震动朝野。顺治皇帝感念其卓著功勋与鞠躬尽瘁的一生,特降恩旨:不惜跨越千山万水,从云南采运珍贵的楠木,为他修建此厅,以安放忠魂,旌表千秋。
这座楠木厅,是皇帝对忠臣的告慰,是历史对清官的铭记,如今静立于韩公馆内,无声,却诉说着一切。
小讲述者简介:
大家好!我是来自海安城南实验小学的汤明赫,我像小太阳一样爱热闹,更爱跟着海安的晨光跑向校园。课堂上追着老师问“为什么”,课间和同学拼乐高、读绘本,周末还会缠着爸爸妈妈去七星湖散步,听长辈讲海安的老故事。这次有幸参加《少年海安说》,成为了一名小小的海安历史传播者,把这些藏在时光里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愿我们都能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做有根、有魂、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
| 【刷新页面】【打印此文】 |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海安市博物馆2025年十月活动集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