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设展览

联系方式

电 话: 0513-88815537
传 真: 0513-88163958
邮 箱: jsshaxbwg@126.com
网 址: www.jshamuseum.com
地 址: 南通市海安市宁海北路58-8号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展览

《墨韵流芳--淮安市博物馆馆藏明清书画珍品特展》于11月17日在海安县博物馆正式开展
来源: 点击数:4045次 更新时间:2015-11-17

 

 

    淮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淮安由于漕运、盐运的繁荣,运河之都地位的确立,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城市繁华,书画艺术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受“明四家”、“四王”、“四僧”、“扬州八怪”等艺术流派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淮安书画界,充满活力,佳作如林。

 

 

    此次展出的淮安古代书画作品主要以明末遗民、“扬州八怪”、状元名宦为主,这其中,既有淮安籍作者,也包括客籍客居或曾经在淮安为官的部分作者。这些寄乐于书画间的作者,有的是专业书画家;有的是在宦海之余,怡情遣兴,在纸墨烟云间纵情挥洒的文人学者。其中许多是具有地方或全国影响力的书画名家,包括万寿祺、宋曹、郑板桥、李鱓、黄慎、包世臣等人。


    万寿祺作为明末清初逸士,工书画,多才多艺,曾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隐居江淮一带,在淮安筑隰西草堂至终老,与顾炎武、宋曹等名士常有诗文书画唱和。这次展出其书作书风大气,格调极高,充分表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情怀;“扬州八怪”中的李鱓,工诗文、书画。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后又受石涛影响,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始转入粗笔写意,大胆泼辣,挥洒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气势。此次展出的也是其中晚期的代表作品。另外,“名科状元”张之万、“金玉状元”梁耀枢、“清末状元”吴鲁、“状元实业家”张謇的书法作品也都各具特色。还有像清代一些达官显要和淮安地方文人、学者——如李鸿章、刘墉、鲁一同等人也留下了许多翰墨佳作。

 

 

    这些展品种类齐全,技法全面,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淮安书画艺术承前启后,历数百年而不衰的优秀文脉。这其中既有本地书画家和文人学者的不竭努力,也有众多客籍和外地名家的一份贡献。二者互为借鉴,互相砥砺,共同促进了淮安书画艺术的发展。他们作品的留存,见证了明清时期淮安书画医术活动的繁盛,以及淮安和其他地区文化艺术交流的活跃。


    以下是此次展品作者资料:


    赵备(生卒年不详),号湘南,一作湘兰,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人,万历末官中舍。善于写竹,纵横雄逸,迥出一世。尝客维扬,其作为世所珍爱。亦工山水、花卉,有《渭川图卷》、《花卉卷》等。史载赵备曾写《万竿烟雨图》,研墨盈缶,旋泼旋收,凡高者、下者、浓者、淡者、斜者、正者,远望之淋漓而蓊郁,审视之区别而分明。


    宋曹(1620—1701),字彬臣,号射陵,又号耕海潜夫,江苏盐城人。明末清初大书法家、爱国诗人。其曾祖、祖父皆以举人入官。宋曹隐居不仕,壯游山河,拜师访友,饱览南北名帖,终成书法大家。著有《书法约文》、《会秋堂诗文集》等,书法代表作为《草书千字文》。


    李鱓(1682—?),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扬州八怪”之一,江苏扬州兴化县(今兴化市)人。李鱓工诗文、书画。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后又受石涛影响,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始转入粗笔写意,大胆泼辣,挥洒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气势。传世画迹有南京博物院藏《土墙蝶花图轴》、故宫博物院藏《松藤图轴》等。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晚号倦翁,安徽泾县人。嘉庆二十年(1815年)举人,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学识渊博,对农政、货币以及文学等均有研究。书法师从邓石如学篆隶,后又倡导魏碑,自称“慎伯中年书从颜、欧入手,转及苏、董,后肆力北魏,晚习二王,遂成绝业。”他通过《艺舟双楫》等书论,力推碑学,对清代中、后期书风变革影响颇大。此行书四条屏一气呵成,骨肉停匀,真力弥漫,精彩至极。


    破山禅师(1597—1666),号海明,俗姓蹇,名栋宇, 祖籍渝城(今重庆市),出生于竹阳(今四川达州市大竹县),是明末清初重要的禅宗大师、诗人、书法家,在蜀峨嵋地区的佛教活动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世有“小释迦”之称。


    吴石仙(?—1916),字石仙,号泼墨道人,江苏上元(今江苏南京市)人,寓居上海,清代画家。所作山水画,初学四王,不为人重,赴日本归来后,画风转变,富于革新精神。长于描绘烟雨出没的自然景色,糅合米芾、高克恭的画法,并掺以西洋水彩画技法,所作山水多墨晕淋漓,云烟生动,尤其擅长表现风雨之状。画风合乎时尚,与岭南画派颇为相近。


    鲁一同(1805—1863),字兰岑,江苏安东(今江苏涟水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为道光、咸丰年间著名古文家和诗人。工诗善画,著有《通甫类稿》、《通甫诗存》、《白耷山人年谱》、《邳州志》、《清河县志》等十余种,另有多幅书画作品传世。


    张之万(1811—1897),字子青,号銮坡,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张之洞兄。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状元。同治年间署河南巡抚,移督漕运,历任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光绪时官至东阁大学士。画承家学,山水用笔绵厚,骨秀神清,为士大夫画中逸品。初与戴熙讨论六法,交最相契,时称“南戴北张”。书精小楷,唐法晋韵,兼擅其胜。


    郑板桥(1693—1765),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曾任潍县县令。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是“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和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和进士、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雍正十年(1732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擅画兰竹,自创“六分半书”。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黄慎(1687—1768),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壯,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幼年丧父,以卖画为生,奉养母亲。初随上官周学画,后离家出游,曾多次在扬州卖画。黄慎工草书,法怀素。画人物,多取神仙故事为题材,初学上官周,后用狂草笔法作画,笔姿放纵,深得古法。间作山水、花鸟,得荒率之致。所画多历史人物、佛道、樵夫渔父。早年工细,后参以怀素草书笔法,用笔粗犷,顿挫转折,气象雄伟。


    张经(1736—1795),字研夫,乾隆时人。工山水、人物,师法沈周、戴进,笔墨工整,结构严谨,苍劲浑厚,设色淡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作《岁朝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


    陈崇光(1838—1896),原名召,字崇光,后改字若木、栎生,号纯道人,江苏扬州人。初为雕花工,后为虞蟾弟子。曾参加太平天国革命,随虞蟾同在天京(今江苏南京市)绘制壁画。太平天国失败后回扬州。曾客寓皖中蒯氏家,多见宋元名家真迹,画艺锐进,为当时扬州大家。光绪十三年(1887年),黄宾虹曾在扬州从其学画,受其影响至深,推崇其“极合古法,沉雄浑厚”。
姚又巢(1841—1922),名琛,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其父受“先世余荫,得官不就,日以诗酒自娱,精六法、工画蝶,有‘姚蝴蝶’之名”。姚又巢幼承家学,日事丹青,稍长又从杭州名画家赵之琛学画。咸丰末年,与母避战乱于江淮间,因爱淮安风土,遂定居江苏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姚又巢的画用笔潇洒,赋色清雅,时人称其“画山水有萧疏淡雅之趣,花卉近恽寿平。”现代扬州画家何庵之(淮人)称:“姚的小品可与吴昌硕、齐白石相媲美。”


    梁耀枢(1832—1888),字冠祺,号斗南,广东顺德人,是广东历史上的三大状元之一。同治十年(1871年)状元,授翰林编修,官至侍读学士。梁耀枢中状元后,先后在北方多个地方做过主考官,后被晋升为翰林院侍讲,接着又改任侍读。钦孝皇太后曾说:“梁耀枢是一位‘金玉君子’” ,因此,梁耀枢被百姓称为“金玉状元”。此幅书作字体方正,笔法流畅,笔意相连,墨色丰润,带有赵孟頫的书法风格。款题为:斗南 梁耀枢。


    李鸿章(1823—1901),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著有《李文忠公文集》。


    祁 藻(1793—1866),字叔颖,号春圃,晚年号观斋,山西寿阳人。清代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是道光、咸丰、同治时宰相。著名政治家、学者,曾任国子监祭酒、户部右侍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他经历嘉庆、道光、咸丰和同治四代,辅政为官达46年之久。还兼任过道光皇帝的上书房总师傅、咸丰皇帝的太子太保衔、同治皇帝的弘德殿授读,因此有“四朝文臣”、“三代帝师”之称。祁 藻能诗善文,精于书法,书风自成一格,在清代中晚期被誉为“一时之最”。

    吴笠仙(生卒年不详),名吴树本,字笠仙,江苏扬州人。善绘事,以花鸟画著称,尤精绘菊,东篱霜影,各精其妍,有“一金买一菊”之说。晚年居上海,与王一亭交情甚好,常在一起吟诗作画。与谢公展、缪谷英并称“海上三菊”,曾与王震共创上海诗社。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山东省高密县人。清代书画家、政治家。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后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其父刘统勋之风。刘墉不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书法家,是帖学之集大成者,是清代四大书家之一(其余三人为成亲王、翁方纲、铁保)。刘墉书法特点是用墨厚重,体丰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刘墉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辨,工书善文,名盛一时。著有《石庵诗集》刊行于世。刘墉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此幅书作结字方正,笔画肥瘦多变化,章法严谨中含机巧,墨色浓重。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海门人,祖籍江苏常熟。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三十年(1904年),被授予三品官衔。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1914年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之路。


    万寿祺(1603-1652),字年少,又字介若,改名慧寿,又名明志道人、寿道人、寿若,江苏徐州人,明末清初逸士,书画家、文学家。曾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隐居江淮一带。代表作有《秋江别思图》、《松石图》、《山水图》等。万寿祺工书画,精于六书,癖嗜印章,辑有《沙门慧寿印谱》一册。


    华喦(1682—1762),字秋岳,一字空尘,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离垢居士、东园生、布衣生。福建临汀(今福建龙岩市长汀县)人。工诗善画,山水、花鸟、人物皆精,尤以人物见长,随意点染,无不佳妙。受恽南田影响,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善用粗笔、渴笔,所画花鸟、草虫、小动物,形象自然逼真,活泼生动,秀丽出众,富有生趣。华喦寓居扬州较久,扬州遂有其众多传人,最著名的有朱本、管希宁、李梅生、虚谷等,其画风对清代和近代花鸟画有一定的影响。代表作品有《列子御风图》、《松韵泉声图》、《芳谷揽秀图》、《寒竹幽禽图》等。


    吴鲁(1845—1912),字肃堂,号且园,晚号老迟,又号白华庵主,福建泉州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登拔萃科,入国子监。光绪十六年(1890年)状元,授翰林编修,为福建科举时代的最后一个状元。吴鲁一生勤耕不辍,著述宏富。有《读礼纂录》、《百哀诗》、《纸谈》、《蒙学初编》、《国恤恭纪》、《读王文成经济书后》等行世。吴鲁的书法自成一体,素有“书法精绝,名噪都下”之美誉。

 

    此次展览展出时间为11月17日至12月27日,其间对市民免费开放,欢迎广大市民朋友们前来参观。


    展览时间:2015年11月17日—12月27日
    展览地点:海安县博物馆临时展厅
    主办单位:海安县博物馆、淮安市博物馆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香具雅韵--吴江博物馆馆藏香具精品展》于12月29日在海安县博物馆正式开展 下一篇:《血路·铁骨忠魂--抗日战争滇西战役纪实展》于9月1日在海安县博物馆正式开展

海安博物馆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24 ALL RIGHTS 苏ICP备20013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