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博物馆2021年观众调查报告-资讯中心-海安博物馆

资讯中心

联系方式

电 话: 0513-88815537
传 真: 0513-88163958
邮 箱: jsshaxbwg@126.com
网 址: www.jshamuseum.com
地 址: 南通市海安市宁海北路58-8号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通知公告

海安博物馆2021年观众调查报告
来源: 点击数:6069次 更新时间:2021-12-18

海安博物馆2021年观众调查报告


观众调查是是博物馆和观众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能给博物馆教育活动策划者提供引导判断和决定活动实施的各种信息,促进与观众的关系。进行博物馆观众调查意义重大而调查方式也是多样的。
海安博物馆为了更好的为观众服务,在馆内放置了留言簿和观众问卷调查等形式,希望参观的观众进行留言。在年底进行总结时,将观众的留言进行归纳整理。根据观众的反馈,海安博物馆才能及时调整工作计划,服务才能更好的贴近公众,才能更好的为公众提供知识和教育。
2021年我馆参观总人数为34.22万人次,其中境外观众人数0.32万人次,占观众总量的0.9%;本地参观人数20.19万,占观众总量的59%;未成年观众人数13.01万人次,占观众总量的38%。
2021年度观众满意度调查于2021年3月15日启动,截止至11月30日,通过向公众发放问卷、留言本两种途径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通过满意度调查,海安博物馆总体满意度评价高,得到了98.2%观众的认可。
在1600份样品中,本市参观者的比例占59%,外地市民参观者比例达到41%。


1、观众参观行为特征
(一)参观原因


观众参观博物馆的目的已经由单一性转向多元化,综合性趋势。
社教活动和有趣的展览占比不分伯仲,说明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博物馆将继续顺应新形势,不断创新科学合理的青少年实践教育课程,打造优秀的博物馆教育员队伍,实现寓教于乐,吸引更多的观众。
学习考察占比14%,同比其他参观原因项,比重较低,说明我们文物展出、文化传播方面需要多提供一些便利,满足探索求知者的同时要吸引更多的专业研究者。
(二)参观频率



根据图2可以看出,37%的观众会半年一次参观博物馆,一个月一次也达到24%,重复参观率超过一半。这和海安博物馆做出的努力息息相关,海安博物馆这几年致力于送文博知识进校园、七彩假日文明小义工、小小志愿者等活动的开展。观众重复参观率高表明我们的活动不断推陈出新,使观众充满新鲜感。

(三)参观方式


图3显示36%的参观者参观时以我馆讲解员讲解为主,一方面是因为海安博物馆近年来接待旅游团体较多,大型旅游团为了更好地参观会选择预约讲解员讲解,另一方面是我馆近年来吸收了一批优秀的讲解员,细致周到讲解服务,更有故事性的讲述让更多的人选择人工讲解。
21%的观众选择志愿者讲解,我馆讲解采用预约制,为了保证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讲解服务,我馆定期推出志愿讲解服务,由我馆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组成。
43%的观众选择自行参观,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个人参观预约讲解的选择人数较少,另一方面重复参观者,已经熟悉并不需要参观指导。

2、影响观众行为因素


根据图4显示,33%的观众觉得陈列展览缺乏亮点,陈列展览的不更新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接下来我馆会尝试更多的不同主题的临时展览,让展览内容更加丰富。
28%的观众是时间原因,现代工作节奏加快,很多人无法空出多余的时间参观博物馆,针对此我馆会利用各种法定假日推出特别展览或者推出夜间展览延长开放时间,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宣传力度不够和宣传不够吸引力分别占了14%和19%,在宣传这方面我馆还有所欠缺,需要推出更好的宣传方案。

2、观众满意度



有98%的参观者愿意再次重游或者推荐亲友参观,说明大众对海安博物馆的满意度较高。
对于观众中不满意的部分,海安博物馆也会听取建议,不断进行完善。观众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有助于博物馆未来发展和工作改善,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依据,能进一步提高我馆服务能力和水平,未来我们将在工作中扩展思路,结合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做好宣传推广工作,丰富形式与内容,让更多的观众喜欢博物馆,走进博物馆。



海安博物馆2022年度观众调查报告

博物馆要更好地为观众服务,必须通过调查了解观众,研究观众的需要,只有深入观众、倾听观众,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观众的行为、心理、需求等进行有效地分析研究,以不同形式和特点的展陈活动、服务举措等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才能吸引更多观众。
2022年海安博物馆参观总人数为36.01万人次,其中境外观众人数0.14万人次,占观众总量0.4%;本地参观人数19.44万,占观众总量的54%;未成年观众人数12.98万人次,占观众总量的36%。
为了更好地开展博物馆工作,我馆于2022年1月16日启动调研,截止至11月20日,发放了16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1600份,有效回收率100%。


根据图1可以了解到,有46%的外地游客,本地游客占比54%,本市和外市游客的占比正在逐渐靠近。



根据图2分析观众参观海安博物馆的目的,发现2022年观光旅游达到了55%,受疫情影响,周边地区的参观人数增多。
社教活动占比26%,海安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开展适合青少年的文化活动,不定期组织各大中小学参观,对其免费讲解,并且举办各项活动,比如“七彩夏日-文明小义工”“小小讲解员”等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


图3可以看出,观众重复参观率并不高,1-2次参观者占比65%,新参观者较多。观众是否对参观有了审美疲劳,哪些方面影响了观众的重复参观的热情,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探索讨论的事情,但这一数据也表面,博物馆对新观众有一定的吸引力。


了解观众从什么途径了解的海安博物馆有助于我们往后更好地进行推广和调整宣传计划。从图4可以了解到优美的环境,古朴的建筑和悠久历史的文物,是吸引旅游团队的优势。

除去旅游公司,微信了解的人占第二比重,这几年海安博物馆积极推广微信公众号,所有的馆内活动达到线上线下相统一,更多的居民在家就能了解到海博最新展览的相关情况。
3%和7%的观众通过传统电视广播和书籍杂志了解到海安博物馆。虽然传统媒体有一定的传播影响力,但是海安博物馆的宣传推广仍有所欠缺,需进一步加强。
5%的观众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了解到海安博物馆,说明海安博物馆已被广大观众认可。


从图5可以看出91%的观众对展览表示满意,说明我们的展览获得大部分观众的认可。如何在有限的文物上做出不同的、富有本地特色的展览,是我们所要考虑的方向。


从图6我们可以看出,86%的观众对于配套设施是满意的,但也有12%和2%的观众是觉得配套设施一般或者不满意的。


图7可以看出,更具特色的展览对观众有着更高的吸引力,占比达到39%,其次为青少年教育活动。海安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受众者为未成年人,更多的家长愿意带着孩子参观博物馆,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今年对于文物知识讲座的需求增加,说明大众对文物的需求已经不仅仅不满足于柜子里的文物,也想要了解更加丰富的文物知识。


最后所有参加调研的观众中有95%的人选择满意,这表明海安博物馆所做的努力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观众们来到博物馆可以欣赏到古朴的建筑,优美的环境,有趣的文物展览还能享受到细致周到的讲解服务,这都是让观众愿意再次回到这里的原因。5%的观众对博物馆有着更多的期待,这将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的动力。


海安博物馆2023年观众调查报告

观众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观众调查是博物馆和观众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能让博物馆的服务更贴近观众的需求,使博物馆教育活动策划者在决定活动方案及实施时有一个更好的判断。
2023年海安博物馆参观总人数为20.91万人次,其中境外观众人数0.37万人次,占观众总量1.7%;本地参观人数10.66万,占观众总量的51%;未成年观众人数8万人次,占观众总量的38%。
2023年我馆发放1520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1500份,问卷回收率为98.7%。



从图1可以 看出今年参观海安博物馆的非本市人比例持续增加,对比2021年和2022年度正在稳步提升。

非本市居民参观者的比重逐年增长,近三年海安博物馆在优化改进方面做出了努力,加大了宣传推广,知名度提升,加上疫情后旅游的反弹,故吸引了更多的外地游客参观。


从图2可以看出,社教活动的比例有所增加,新馆的建成开放,拥有了更大的社教活动空间。先进设备的引入吸引了更多的中小学生来开展实践活动。



从图3可以看出,39%的观众会半年一次参观博物馆,一个月一次也达到22%,重复参观率超过一半。



图4显示口口相传的占比人数达到13%,相较于2022年的5%有了明显性的提升,说明海安博物馆给到参观者留下很好的印象。

旅游公司今年有40%占比最高,由于今年疫情解封,所以旅游事业发展渐有起色。


2023年配套设施满意占比达到97%,相较于去年有了质的飞跃。丰富的社教,语音导览器、休息设施、无障碍设施,以及停车场、文化纪念品等等,大大提高了观众的满意程度。



98%的观众愿意再次参观,相对于2022年有了提升。海安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成为更具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近三年我馆积极加强周边馆际交流,引进一系列高质量展览,进一步提高了我馆的展陈展示水平,新设备的运用提升了我馆的服务水平。今后,我馆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好地以“人”为本,为观众提供更好地参观体验。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海安博物馆2022年度观众调查报告 下一篇:韩公馆临时闭馆公告

海安博物馆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24 ALL RIGHTS 苏ICP备20013058号-1